AI

從成立之初開始,YouTube 的使命就是提供發聲平台,幫助數百萬名創作者展現自我、與全球觀眾互動及拓展事業。我們很高興能善用 AI 技術,鼓勵創作者以新方式製作內容,更輕鬆地完成日常創作工作。

我們運用潛力十足的 AI 時,也會致力採取適當的保護和防範措施。

開創商機

YouTube 徹底改變全球使用者觀看影片的方式,至今已有數百萬名創作者在此持續經營事業。隨著革新浪潮帶動創作者經濟蓬勃發展,這個領域會受到什麼影響?

進一步瞭解科技和創意的未來

創作者現能一展長才:

1
自行經營工作室
2
聘請寫手、編輯和攝影師
3
製作優質內容,啟發及娛樂數十億觀眾
4
分享成功經驗激勵後起之秀

大幅提升效率

新的 AI 輔助工具推出後,內容創作過程變得更順暢高效,讓創作者能將更多時間投入自己注重的環節。我們日後也會持續改進這類工具,敬請期待!

1

創作者已開始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

資料來源:Radius,2024 年 5 月

YouTube 如何激發人類的創造力

我們的目標是激發人類創造力,而非用 AI 取而代之。AI 掀起了創意革新的下一波浪潮,我們很期待這項技術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 YouTube 體驗。

目前已有許多創作者利用 AI 技術,以創新手法製作各種格式的新穎內容,滿足觀眾的需求。YouTube 也會傾力提供實用功能,為全球社群開創新機會。

1

的創作者目前使用生成式 AI 輔助創作

資料來源:Radius,2024 年 5 月

YouTube 負責任的 AI 做法

運用潛力十足的 AI 時,我們會致力採取適當的保護和防範措施。YouTube 政策和產品的目標,是保護及激發 AI 時代下的創意,同時確保社群安全。

YouTube《社群規範》會持續更新,為平台上的所有內容 (包括 AI 生成內容) 定義行為準則。對於 AI 內容的處理方式,也有具體政策,例如執行揭露規定、加上標籤等。

如果逼真內容是由變造/合成媒體或生成式 AI 工具製成,創作者必須提供揭露聲明,接著標籤就會加註於影片說明資訊欄。對於涉及敏感主題 (如健康、新聞、選舉或財經) 的內容,影片本身可能也會顯示標籤。

另外,我們也更新隱私權標準。現在,若發現內容是利用 AI 生成或經過變造/合成,藉此模擬可識別身分的人士 (包括臉部或聲音),使用者可根據隱私權申訴程序要求移除。請注意,遭檢舉的內容不一定都會從 YouTube 移除,我們在評估這些要求時會考量多項因素,包括:內容是否為搞笑模仿或諷刺作品、是否能明確識別提出要求者的身分,或片中有沒有公職人員或知名人士。如果影片符合上述情形,下架門檻可能較高。

1

的創作者希望有相關指南,引導他們負責任地在社群媒體和影片平台發布生成式 AI 內容

資料來源:Radius,2024 年 5 月
AI 內容審核系統的運作方式

YouTube 向來結合人工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落實《社群規範》。我們的系統採用 AI 分類器,先大規模偵測疑似違規的內容,再由審查人員確認是否屬實。AI 能持續提升內容審核系統的速度和準確率。

我們也與其他科技和媒體公司共同提出承諾與標準,確立更多面向的生成式 AI 相關責任,其中包括《詐欺性 AI 選舉內容技術協議》(Tech Accord on Deceptive AI Election Content) 和 C2PA

以合作夥伴為優先的做法

YouTube 致力確保創作者和合作夥伴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環境大放異彩。因此,我們推出各種實用工具,協助他們透過 AI 釋放創意潛力,並全權掌控自身肖像及聲音的呈現方式。

為達成上述目標,我們開發了肖像及聲音管理技術,包括 Content ID 新推出的合成歌曲識別功能,可讓合作夥伴在 YouTube 自動偵測及管理模擬他們歌聲的 AI 生成內容。另外,無論是創作者、演員,還是音樂人、運動員,各行各業都能運用這類新技術,偵測和管理 YouTube 上使用他們臉孔的 AI 生成內容。一如既往,我們會持續調整並改進自家產品,盡量發揮 AI 技術的龐大效益,同時兼顧社群日後的安全。

瀏覽更多內容

YouTube 負責任的 AI 技術革新做法
AI 與創作者:科技和創意的未來
YouTube 與音樂產業合作應用 AI 技術的原則
保護創作者和藝人的工具
與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攜手,為人才提供新一代負責任的 AI 工具